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撒母耳记上13章,为什么撒母耳指责扫罗的献祭没有遵守神的命令

在《撒母耳记上》第13章中,扫罗献祭的事件确实显示了他没有完全遵守神的命令。我们可以从文本的背景和细节来分析原因。

当时,以色列正处于与非利士人的战争压力之下。扫罗作为以色列的第一任国王,面临军队士气低落和敌人威胁的局面。根据第13章3-7节,扫罗的儿子约拿单攻击了非利士的驻军,激怒了敌人,导致非利士人集结了大军。以色列人害怕,许多人躲藏起来,军队开始涣散。扫罗在吉甲等待先知撒母耳,因为撒母耳曾吩咐他在那里等候七天,撒母耳会来献祭并求问神(参考《撒母耳记上》10:8)。

然而,到了第七天,撒母耳还未出现,扫罗看到军队逐渐散去,感到时间紧迫(13:8-9)。于是,他决定亲自献上燔祭和平安祭,而不是继续等待撒母耳。这违背了神的命令,因为在以色列的宗教体系中,只有祭司或神的指定代表(如撒母耳)才有权主持献祭,而扫罗作为国王,并没有被授权执行这一职责。律法明确规定,祭祀是利未人和祭司的特权(参考《利未记》1-7章,《申命记》18:1-5)。

扫罗的行为反映出几个关键问题:

  1. 缺乏耐心和信靠:他没有等到撒母耳,而是出于对局势的恐惧和对控制权的渴望自行行动。这显示他更依赖自己的判断,而不是信靠神的安排和时间。
  2. 僭越职权:扫罗越过了国王的界限,侵入了祭司的职责范围,这在神眼中是对祂秩序的违背。
  3. 动机不纯:从文本来看,扫罗献祭的目的可能是为了稳定军心或求神的祝福,但他的行动表明他把仪式当作工具,而不是以敬畏和顺服的心来遵行神的旨意。

就在扫罗献祭完毕后,撒母耳到达并责备他(13:10-14)。撒母耳指出,扫罗的愚昧行为违背了神的命令,因此神将不再坚立他的王国,而是要寻找一个“合祂心意的人”(即后来的大卫)。这不仅仅是时间上的问题,而是扫罗内心顺服神意愿的缺失。

总结来说,扫罗献祭没有遵守神的命令,是因为他没有耐心等待神的先知、越权执行了祭司的职责,并且在压力下选择依靠自己的方法而非神的指示。这个事件成为他统治逐渐衰落的一个转折点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